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农历三月三十 节气:谷雨

首页 >专题专栏 >乡村振兴 >正文

从“野山菜”到“摇钱树” 看刘堡镇如何激活乌龙头产业新动能(图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      浏览次数: 1 文章来源: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

  春潮涌动时节,张家川县刘堡镇的山梁沟壑间正孕育着新的希望。漫山遍野的乌龙头植株舒展新叶,这片曾经依赖野生采摘的“山野菜”,如今正经历着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产业致富”的华丽蜕变。

a.jpg

  从野生采摘到规模种植的蝶变

  作为全县“4+2”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拼图,刘堡镇正上演着精彩的“双向奔赴”:左手抓基地建设,米家村100亩、窑儿村140亩新栽苗圃整齐排列,62户农户变身“职业种植户”,亲手栽种着增收希望;右手强产业升级,通过“菜叶双利用”技术攻关,实现“春采芽、夏收叶、全年卖”的全周期开发,彻底打破“一季采、半年闲”的传统模式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精准帮扶,更让这场产业革命如虎添翼,将春耕生产与国土绿化巧妙结合,让绿色生态与金色产业在张家川大地交相辉映。

b.jpg

 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发展的跨越

  “我们不仅要种得好,更要卖得俏、品牌响!”刘堡镇党委副书记李爱龙的话语中透着十足干劲。

  眼下,刘堡镇正紧锣密鼓筹备首届“乌龙头技能大赛”,这场即将登场的行业盛会,不仅是种植能手的比武场,更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——从田间管理到产品加工,从品牌包装到电商营销,全链条技能比拼将为产业发展注入专业力量。

  随着“乌龙头之乡”的招牌越擦越亮,这个曾经藏在深闺的山珍,正通过专业化种植、品牌化运营,逐步构建起“种植-加工-销售-文旅”融合发展的立体产业生态圈。

c.jpg

  乡村振兴的“黄金引擎”加速轰鸣

 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窑儿村的种植基地,农户们采摘的身影与枝头鲜嫩的乌龙头构成最美的致富图景。从最初的野生资源保护,到如今的千亩产业基地;从简单的鲜菜售卖,到开发出茶品、腌制品等多元产品,刘堡镇的探索印证着一个真理: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既要守住生态底色,更要做足创新文章。随着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,这株扎根张家川的“黄金植物”,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强劲引擎,引领着山乡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。

  截至目前,全镇乌龙头种植面积突破千亩,带动超200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,预计每亩年增收超3000元,真正让“小野菜”长成了“大产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