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山县杨河镇:地膜豆角 “架” 起乡村振兴致富桥(图)
新武山讯(记者 杨彦春 杨耀斌 刘转红)四月的暖阳洒向大地,走进武山县杨河镇中梁片区,层层叠叠的地膜在架豆地里泛着银光,整齐划一的田垄如五线谱般延伸向远方,奏响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。近年来,杨河镇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核心任务,深挖本地资源潜力,因地制宜探索“一村一品”发展路径,创新盘活资源模式,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“造血”功能,其中,地膜豆角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杨河镇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采用“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+新型经营主体+农户”的合作机制,在中梁等6个村庄集中连片打造2500亩豆角种植基地,形成规模效应,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面积超5000亩。“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,推动全镇豆角种植朝着产业化、区域化、品牌化方向迈进,让乡亲们的‘钱袋子’鼓起来。”杨河镇人大主席汪晖睿介绍道,这种模式整合各方优势,实现资源共享、风险共担,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在牛山村,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让架豆种植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以合作社为纽带,将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,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更筑牢了产业发展根基。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种植后顾之忧,村里还建成了架豆农资综合交易中心。该中心集农资供应、技术指导、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,有效破解了群众销售难、运输难、缺技术等难题,极大降低了市场风险,农户种植架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
“我们村集中连片种植架豆700亩,还带动周边发展了2000多亩,架豆产业实实在在地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牛山村党支部书记牛育祥言语间满是自豪。
春日的田间地头,种植户牛应子正仔细察看土壤墒情,谈及地膜架豆王带来的收益,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“政府对我们支持太大了!不仅免费发放支杆、地膜、良种、农药、化肥,还有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。”牛应子信心满满地说,“去年每亩能卖6000块钱,今年我扩种到4亩,预计收入能突破2万元!”
如今,在杨河镇乃至武山大地,像牛应子这样因豆角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,豆角产业俨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豆子”,它们正以蓬勃之姿,架起农民致富的新桥梁,为乡村振兴绘就绚丽多彩的画卷。